讲坛回顾|让·保尔小说《赫斯珀洛斯》中的心灵、诗学与破界
时间:2023-11-02 点击数量:2023年10月27日四川外国语大学文化学研究所“歌乐讲坛”第三十讲在腾讯会议平台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四川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与德语文学课程虚拟教研室联合举办,邀请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贾涵斐副教授作为主讲嘉宾,四川外国语大学郑萌芽教授担任主持人。
贾涵斐副教授首先梳理了小说主要情节,然后指出,比情节更关键的是作者刻意营造的诗学幻象和对诗意之人的塑造,作品更多地着墨于描写社会空间中的人,以呈现人的情感世界和诗意的世界。
在报告的第一部分,贾涵斐副教授以主人公维克多(Viktor)和他的老师达霍(Dahore)为例,介绍了小说对心灵的描写与呈现。心灵(Seele)往往与身体(Körper)相关,这涉及到身心关系。在小说中,达霍代表着崇高的心灵,他沉浸在诗意的想象中,将死亡看作是通往幸福和上帝的途径。但他的诗人式自杀(sein dichterischer Selbermord)表明,心灵永生(die Unsterblichkeit der Seele)无法实现。就达霍的身心观而言,小说提供了多元的视角和多重的叙事角度,不乏幽默地反思了这种心灵的狂热。贾涵斐副教授在此补充道,作家本人对心灵永生的认识也经历了复杂的过程。维克多代表了一种有身体参与的广博心灵(universale Seele)的设想,是建立在多层次心灵上的诗学方案。小说并未明确选取某一立场,而是制造出特定张力,开展一场诗意的思想实验,比如维克多就拥有三颗不同的“傻里傻气的心灵”(drei verschiedene närrische Seelen),即幽默的、善感的和哲学的心灵(seine humoristische, empfindsame und philosophische Seele),美的心灵(schöne Seele)则集中体现在达霍以及女主人公克洛蒂尔德(Klotilde)身上。贾涵斐副教授还提到,面对个体与社会的冲突,小说在牺牲个人意志和使个体固守内心高洁中选择了后者,捍卫了对美德的信仰。
报告的第二部分阐释了维克多所代表的诗学医生理念和他所接受的诗学教育,以及小说文本所采取的叙事策略。作为医生的维克多并未止步于“完整的人”这一理念,而是在心灵中加入了诗学的自由。他的诗学理念包含哲学,但诗学高于哲学,因为诗学通向感性的无限。贾涵斐副教授在此提到了第二世界(die zweite Welt)这一概念,即与现实世界形成对照的幻想世界、心灵世界。维克多身上体现着功利教育(来自他的公爵父亲)与诗学教育(来自他的老师达霍)的冲突,最终诗学教育占了上风,诗意个体的内心修养高于其外在的身份地位。在叙述策略上,小说既试图通过特定策略证明故事的真实可信,同时又不断地打破幻境,例如小说的叙述者让·保尔(Jean Paul)与作者的笔名一致,就呈现出了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张力关系。
在报告的最后一部分,贾涵斐副教授介绍了破界与幽默的手法。通过回顾小说题目《赫斯珀洛斯或四十五个狗邮日:一本传记》(Hesperus oder 45 Hundposttage. Eine Lebensbeschreibung),贾涵斐副教授点明了题目中蕴含的趣味性:自然界、动物和人三种元素的并立。赫斯珀洛斯(Hesperus)既指古希腊神话中掌管金星的神明,也指自然界的金星,它兼具晨星和昏星的可能,临近地球又独立于地球,象征着心灵的安宁和永恒的诗意第二世界。狗邮日则进一步挑战了理性框架,叙述者赋予充当信使的狗以启蒙者地位,由它主宰情节的发展。对理性的质疑也表现为失明母题,呼应了荷马(Homer)传统中失明的诗艺。小说在推崇幻想的同时,又反思了激烈的情感,从而打破了激情框架。戏仿和幽默绕开黑白分明的立场,幽默的动态打破了静止,将多元的角度吸纳进了诗学所蕴含的无限性中,大量的破折号和穿插的异质元素就佐证了作者不断打破界限的过程。
在讨论部分,针对同学提出的“维克多的诗学理念有没有对他的医学理念造成影响”问题,贾涵斐副教授作出了肯定回答,诗学医生理念与哲学医生理念(强调身心互动)相对,在身心关系中更看重心灵,摒弃了实证主义的验证,转而寻求诗学意义上的发现。在探讨“维克多三颗心灵的作用”时,贾涵斐副教授指出,幽默心灵是对善感心灵的一种玩世不恭的保护,维克多是一个多元的人,不同的情境下由不同的心灵发挥作用。
通过贾涵斐副教授这次内容丰富的讲座,同学们不仅对作家让·保尔有了初步的了解,还对小说《赫斯珀洛斯》中多元的层次和视角(即心灵、诗学和破界)有了深入的认识。
文案:孙梦娇
排版:徐周亚
审核:郑萌芽 张瀚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