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研究所 > 学术动态 >

教学观摩课纪要|伯恩哈德短篇小说解读

时间:2023-11-02 点击数量:

2023年4月7日,由教育部“德语文学课程虚拟教研室”发起的教学观摩活动在腾讯会议平台上举办。本次观摩课的主讲教师是四川外国大学德语学院郑萌芽副教授,主持人由四川外国语大学冯亚琳教授担任,教学对象是四川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本科三年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兄弟院校的100余位师生在线观摩并作了交流。

本场观摩课以作家伯恩哈德的短篇小说《反转》(Umgekehrt,1978)为分析对象,从语义、句法等形式特征以及基本人物关系入手,引导学生逐字逐句进行文本细读,以训练学生对德语文本的理解和阐释能力。


640.jpg


教学环节:

郑老师首先对作家伯恩哈德生平、写作主题作了简要说明,然后采取文本细读的方式,从出场人物入手,引导同学先后讨论了叙事自我对待动物园的立场、如何看待猴子反向喂食人饲料这个举动、叙事自我和神学教授为何受到惊吓、观察动物与喂食动物两种立场的差异等问题,并分析了主人公离开美泉宫的心理动因,进而延伸到神学的隐喻、人类设立动物园的目的等问题。


640 (2).png

640 (3).png

640 (4).png


其间,同学们踊跃发言,着重聚焦了上帝、人和动物之间的等级秩序与张力关系。该文本非常简短,只有三句话,结构简洁,叙事节奏从开始的舒缓到文末的匆忙,与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互相呼应。在提示同学们注意动物园所彰显的宗教与君主对世界的支配权力后,教师留给同学一道课后思考题:即文本的标题为Umgekehrt,可以翻译为“颠倒”或者“反转”,文本中展演了哪些层面的反转?


640 (5).png


研讨环节:

主持人冯亚琳教授首先点评这节观摩课从文本选择、环节设置等各方面来说都很合理,紧凑有致。中山大学杨劲教授建议,在课前可以再给出一些动物园的文化史知识,课上可延伸相关主题文本,例如里尔克的《豹》与卡夫卡的《饥饿艺术家》;浙江外国语学院的张硕博士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文学课要结合学生的阅历和价值观比较困难,老师授课需要克服与学生之间的价值取向、兴趣等差距;丁君君老师建议要在本科三年级的授课中引入文学概念和与理论相关知识点,而研究生授课中要反向引领同学抽离理论框架,更多回到文学本身。李明明老师发言称,要让同学意识到文学学习功夫不仅仅要花在课上,更需要多读书,只有多涉猎,才能提出有深度的观点。在短视频兴起的大环境下,确实需要同学静心专注,多阅读,多思考。关于阅读的问题,范妮老师认为,可以借助当下的一些热点,比如短视频,引起学生共鸣,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文学作品里也有符合其兴趣点的东西,才能引导学生去阅读。


640 (6).png


最后,冯亚琳老师对这节观摩课做了总结,她认为研讨环节上各位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例如授课语言究竟是德语还是中文,如何将文学知识与学生们的兴趣相结合,如何引导学生们多读书,培养学生们的思辨能力等,都需要老师们继续探索。


640 (7).png


文案:高艺航

排版:康亦婷

审核:郑萌芽 张瀚尹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