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德中同行”全国德语专业“城市化”短片大赛在四川外语学院成功举行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05-17

“德中同行”全国德语专业“城市化”短片大赛在四川外语学院成功举行

2008515,“德中同行”全国德语专业“城市化”短片大赛在四川外语学院宏文楼国际报告厅成功举行。本次大赛由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歌德学院北京分院和四川外语学院德语系共同主办,有来自北京、上海、南京、合肥、青岛等城市10所德语专业院校的复赛队伍参加了此次大赛的决赛及颁奖仪式。

大赛由四川外语学院德语系副系主任、李大雪博士和DAAD专家Katrin Brehmer 主持,担任本次大赛评委的有德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副总领事古茂和先生(Herr Mirko Kruppa)、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办事处主任韩北山先生(Herr Stefan Hase-Bergen)、歌德学院北京分院玛雅女士(Frau Maja Linnemann)、重庆市教委对外交流处处长乐勇先生及重庆大学影视学院导演王璐老师。四川外语学院李克勇校长、德国杜塞尔多夫市海涅研究所副所长Bernd Kortländer先生应邀出席了本次大赛。系主任冯亚琳教授作了赛前发言,对大赛的评委、嘉宾及10所兄弟院校德语专业的20多位参赛选手的到来表示了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祝福,对本次大赛的筹备和举办情况做了简要说明,同时也祝愿本次大赛取得圆满成功。

之后,四川外语学院德语系学生表演队在外教Frank的带队下向大赛现场奉献了一组精彩的歌曲演唱,其中包括《罗蕾莱》、《乘着歌声的翅膀》等。随后比赛正式开始,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是上海电机学院外语学院德语专业甘颖贞、许逸凡等同学的作品《城市化—我与上海一起成长》,接着是合肥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05级邵俊源同学的作品《张传成的世界》,该作品通过以生活在合肥这样一座大城市中的“边缘人”、一位以磨剪子(刀具)为生的父亲的眼来见证合肥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平时他在城市里磨剪子,周末回农村做农活,但就这样一位父亲却有一个女儿在省城里念大学,作为一个女儿在城里念书的父亲和一个城市的“边缘人”,这位父亲对合肥这座城市有着特殊的爱和理解。难怪当他说到“合肥这座城市变化太快,08年的地图也跟不上城市的发展,还不如他手里一个破旧本子的记载”时,大赛现场响起了善意的笑声。本作品最终也凭借着质朴的话语和独特的视角获得二等奖,获得二等奖的还有北京理工大学05级德语系李媛媛、陈泽奚的作品《北京的城市化》。大赛的一等奖由中国人民大学德语系学生葛姗、靳东方两位选手夺得,她们的作品是《“食事求是——发展中的北京》,该作品讲述了北京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的快速变化和发展以及在这样发展变化中自身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所带来的影响。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对餐饮业的影响,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饮食行业的发展,也是推动国际化大都市北京发展变化的一道不可或缺的力量和风景。作品通过生活在北京的一位厨师的口,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和服务中外宾客中体验到的他们对饮食的需求,讲述了北京的餐饮业在国际化的都市北京所呈现出来的变化,同时也表达了作为厨师的他们对饮食行业的一些进步理念。该片画质流畅、画面优美、拍摄视角独特,内涵丰富,夺得头名也是众望所归。每部短片播完后选手们都用德语对本作品进行了两分钟的阐述并回答了评委们的一个问题。

最后,大赛评委会对最终的十部作品进行了评选,李克勇校长和五位评委为获奖选手进行了颁奖。

(评选结果详见德语系主页http://dyx.sisu.edu.cn公告栏)

(摄影:高博、李笑然、焦维苍 稿件:崔照辉)

德中同行相关活动:

1、 德国杜塞尔多夫市市长约希姆·艾尔文先生一行光临我校并在宏文楼国际报告厅作题为“全球化下学外语——缩短各国人民间的距离”的讲座。

李克勇校长和约希姆·艾尔文先生互赠礼品。

德国杜塞尔多夫海涅研究所副所长Bernd Kortländer在上清寺人民大礼堂广场搭建会场做“海因里希·海涅——世界公民和德国诗人”的报告。

“德中同行”杯德中足球友谊赛。

志愿者在行动

上一条:波兰密茨凯维奇大学Slawomir Piontek教授与我校研究生进行交流 下一条:中国第十三届德语文学年会在四川外语学院隆重举行